煎糍
酥角
發(fā)糕
圓子
時光匆匆,一眨眼,年就到了。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而今過年,吸引人們味蕾的不再是那些大魚大肉的菜肴了,而是帶著濃濃年味又具有本地特色的傳統(tǒng)小吃了。來來來,讓我們來尋覓一下陽江人過年的特色小吃吧。
煎糍
寓意“黃金滿屋”
煎糍作為陽江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傳統(tǒng)賀年食品,因其形狀圓滾,顏色金黃而備受人們的喜愛,老人常說“煎糍碌碌,黃金滿屋”,所以逢年過節(jié)或者操辦喜事,都少不了它。記得小時候在農(nóng)村,每年的大年三十的晚上,大家吃飽喝足后,便開始串門做煎糍。那時做煎糍的高手都是村里的阿婆和大嬸,只見她們用手搓幾下粉團,放入用花生、芝麻、白糖和椰絲做的餡料,用嘴輕輕一吹,粉團就鼓起來了。再那么一扭封口,一個好看的煎糍就成形了。
做好的煎糍放進油鍋里炸。炸煎糍也是一門技術活。一般都是由有經(jīng)驗的人負責。油炸時,要邊炸邊不停地翻動,使其受熱均勻、厚薄一致,直到表皮呈金黃色即可撈上來。剛上鍋的煎糍金燦燦、皮脆餡甜,常常引得我們顧不上燙嘴,就吃起來。熱騰騰的煎糍口感非常香脆,我常常是一口氣要吃上兩三個才罷休。因為它好看又好吃,意頭又好,所以我們鄉(xiāng)下人拜年走親戚,都少不了它。
發(fā)糕
寓意發(fā)發(fā)發(fā)
發(fā)糕因為諧音“發(fā)大財、步步高”,因此也是很多陽江人過年的最愛。傳統(tǒng)的做法主要是將粘米粉加上紅糖和水,放在干凈的盆中“發(fā)粉”一夜,第二天再加一點堿水進去攪拌均勻,放入沸水鍋里大火蒸熟。這樣做出來的發(fā)糕表面光滑平整,里面卻暗藏乾坤,有一排排整齊有序的“梳齒”,入口清甜彈牙且?guī)c韌性。因為“發(fā)粉”需要一定時間,現(xiàn)在的發(fā)糕都改成用自發(fā)面粉做了,直接加水、糖、雞蛋、油攪拌均勻放鍋大火蒸熟就好了??诟斜绕饌鹘y(tǒng)的做法,各有千秋,但是鮮香爽口、食之甜而不膩卻是共有的特點。過年的時候,蒸一盤這樣的發(fā)糕,吃的不僅是一道美味小吃,而且是對新年的一種美好祝愿。如果誰家當年建新屋了,親戚肯定是要帶上發(fā)糕去拜年的啦。因為大家都要財源廣進、步步高升呀!
圓子
寓意團團圓圓
咸甜圓子是陽江人過年特有、必做的傳統(tǒng)美食。除夕這天,一大早起來,家庭主婦首先要煮的便是咸甜圓子。咸圓子是把糯米加水揉成圓柱狀的粉條,切成大顆粒,等加了瑤柱、蝦米、魷魚、豬肉、蘿卜粒的高湯煮開后,將圓子放進去,輕輕攪動一下,圓子在熱氣騰騰的高湯里翻滾膨大起來,白白胖胖的圓子在湯里浮上浮下,如同一只只在水里快樂起舞的精靈……大家吃上兩碗鮮甜無比的圓子,便心滿意足地開始貼春聯(lián)、宰鵝、宰雞忙活起來。
而甜圓子則簡單得多,直接把搓好的圓子放進鍋里煮開,再加紅糖就好了,這是用來拜祖先的、拜灶君的,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們新的一年生活像糖一樣甜。在我家,拜完祖先后,每個人都要嘗兩口甜圓子的。為了達到效果,大人故意放多了糖,于是小孩一邊吃一邊嚷嚷:“好甜好甜!”“有幾甜?”“甜甜甜……”“哈哈哈……”喜慶的年便在大人小孩快樂的笑聲中熱鬧登場。
酥角
寓意錢包鼓鼓
“酥角彎彎,家財百萬”作為傳統(tǒng)賀年小吃, 酥角一直是很多陽江人過年必備的年貨。因為酥角的外觀像“荷包”(即錢包)它便被賦予了“家肥屋潤”的好意頭。餡料是酥角的靈魂所在,好不好吃全靠它。陽江傳統(tǒng)的甜味酥角,需要事先將花生炒熟、碾碎,然后按照一定比例與椰蓉、芝麻、白砂糖攪拌均勻。喜歡咸味的也可切些肥豬肉粒、蔥花、蘿卜仔等做餡料,
做酥角是一件很熱鬧齊心的事。一大家人圍坐在一起(有時鄰居也過來幫忙),你揉粉,我搟皮,她包餡,他炸酥角……大家一邊分工合作,一邊家長里短地聊家常,滿屋子都是歡聲笑語。待炸得金燦燦的酥角上鍋,早已等得不耐煩的小孩們便迫不及待地吃起來,常常被燙得“啊呀啊呀”叫……年的味道便在這快樂的笑聲中愈發(fā)顯得熱鬧起來。
關于我們
|
網(wǎng)站幫助
|
網(wǎng)站地圖
|
隱私申明
|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(shù)據(jù)管理局 網(wǎng)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 網(wǎng)站報障:0662-3367662
粵公網(wǎng)安備 44170202000121號